云南二级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

  一、项目概况

  某公路起点位于某市某村,终点K56+064.99(H-169m)位于清水河,接蒙新高速公路蔓耗立交。线路全长约56.065km,沿线途径冷镦、马玉田、小蔓提、黄草坝、马堵山、蔓耗镇、绿水河等村镇。项目建设的地理坐标为:东经102°56′~103°25′,北纬22°58′~23°08′之间,线路总体由西向东南展布。该线路由某有限责任公司设计。

云南二级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

  该公路是云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中一般干线第5条横线金平至双柏中的一段,已是红河州“三纵三横”公路网规划中第3横河口至元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个旧、金平、河口三市县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。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云南省干线公路网,改善滇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、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 

  二、勘察阶段

  受某局委托,本次勘察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。确定本次勘察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。

云南二级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

  三、现有公路路况及评述

  (1)现有公路路况

  冷镦至清水河现有公路全长约58km,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通车,2002年改建为沥青路面。冷镦至黄草坝段长约31km属县道X102漠八线,黄草坝至蔓耗段长约20公里属省道S212鸡那线,蔓耗至清水河段长约7km属县道X102漠八线。全线均为三级公路标准,路基宽度为7.5m,路面宽度为6.5m,沥青路面,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5m,最大纵坡为8%,设计车速为30km/h。目前公路的平均行车速度仅达到20km/h,沿线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,局部地段道路现已损坏。局部路面状况差,经常发生交通事故,造成交通阻塞,是急待改造的一条公路。

  其中K30+235-K30+450、马堵山电站左岸坝肩位置和绿水河电站附近:该段路基由于滑坡影响,路面现已损坏,路况较差。

  沿线所经冷镦、马玉田、小蔓提、黄草坝、马堵山、蔓耗和绿水河等集镇和乡、村居民集中区:该段由于人口较多,人车混杂,路基损坏较严重,集镇干扰严重等,路况较差。

  沿线所经多条泥石流沟。在汛期,泥石流爆发时,部分泥石流有翻路的威胁。因此,该路段路况较差。

  沿线其余路段由于道路养护等因素,路况一般。

  (2)现有公路评述

  根据《某公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》(某院 2009.02)中的该段道路交通量调查可知:2006年冷镦至清水河段公路中,冷镦至黄草坝段平均交通量达5529辆/日(折算为小客车),黄草坝至蔓耗段达6561辆/日(折算为小客车),蔓耗至清水河段1297辆/日(折算为小客车),现有公路已处于饱和状态。同时,随着沿线经济的发展,蔓耗镇等路段公路街道化严重,机动车,非机动车、行人混合行驶,交通安全难以保证,安全事故逐年上升,目前的平均行车速度仅达到20km/h,由于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,公路服务水平不断降低,导致运输成本上升。

  沿线多处桥梁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,在汛期,均出现洪水翻桥的现象;且局部地段已受滑坡、泥石流、不稳定斜坡的威胁,道路损坏,并危机行车及人员的安全;在马堵山电站蓄水之后,沿线将有4处位于淹没线以下,淹没线总长度为35.16km。总之,现有公路局部存在小规模病害、水毁和库区淹没等现象,线形较差,可利用程度较差,淹没区域需改建。

  四、本次勘察工作量布设的主要工点

 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针对沿线的桥梁、路堤、路堑和不良地质现象(滑坡、泥石流)等布置勘 探工作,对沿线进行工程地质测绘。

  五、勘察目的

  根据已批准的《红河州马堵山电站淹没还建工程冷墩至清水河公路初步设计文件》(某有限责任公司 2009.06)中所确定的修建原则、设计方案、技术要求等资料,有正针对性的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,为确定公路路线、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,提供准确、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。

  六、结论与建议

  ⑴桥墩(台)建议选用弱风化基岩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,局部基岩埋深较浅的地段,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形式;高挡土墙建议选用基岩为基础持力层,对局部挡土墙高度不大的可选用强风化基岩或硬塑~坚硬的含砾低液限粘质土、中密~密实的粘土质砾或小块石质土作为基础持力层,采用明挖浅基础形式。

  ⑵基础施工时应作好邻水地段地下水的疏排水工作,并完善地表排水系统。

  ⑶对各类工点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滑坡、崩塌的地段必须采取护坡措施,如支撑、削坡、重力式挡墙、岩石锚杆挡墙等,护坡措施特别是在高切坡地段,应严格控制爆破,以减少岩体的破坏和人工诱发滑坡、崩塌等地质灾害问题。

  ⑷在施工期间,应加强施工验槽工作,若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的地质问题,应及时联系勘察单位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和业主共同协调解决。

郑重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仅用作学习交流使用,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